职业教育市场分散,覆盖项目繁多,尚未有巨头公司出现。由于单一细分赛道天花板较低,很多成熟机构都在通过拓品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作为IT培训领域的老兵,尚观做过两次大的业务调整,一是在保持原下直营学校的同时,推出线上课程,通过我赢职场的品牌运营;二是整合线O加盟业务。
我赢职场培训事业部总裁杨乐表示,业务增长到瓶颈的时候,单纯依靠社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公司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拓展,一是模式创新,推出O2O加盟业务和专业共建;二是引入新产品,推出VR类课程。
之所以布局VR类课程,杨乐认为,当前VR的市场情况,类似于2009年的IOS,虽然硬件和内容等方面均还不成熟,但正处于马上要上升的阶段。
在担任我赢职场培训事业部总裁之前,杨乐曾在达内科技负责市场运营,在职业教育领域拥有近10年从业经验。近日,杨乐接受专访,交流了我赢职场的业务布局,以及对职业教育市场的看法,现节选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杨乐:我们做职业教育已经13年了,当时的品牌叫尚观,是传统的线下教育,提供的服务是给大学生做集中的技能培训,然后通过跟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帮助他们就业。
这部分业务有9家线下直营校区,课程随着需求变化不断,沉淀到现在的有LINUX、云计算、JAVA和大数据等近十个课程方向。特别云计算课程,我们是行业里体系做的最好的,与甲骨文等公司合作都特别深。
2013年,我们又推出线上业务,并且单独设立了子品牌,就是我赢职场,这也是有意识的跟线下业务做出区分。
线上业务比传统的线下业务覆盖面更广,涉及的课程包括IT和非IT类的,覆盖的用户也是文科生、理科生都有,不像大部分机构偏理科生较多。
另外,去年我们又推出了4个新的VR方向课程:VR全景开发工程师、VR全景影视大师、VR全景动画师和VR全景界面与UI设计。第一,我们跟企业做了大量的需求调研,第二,去年是VR元年,资本和教育行业都比较关注。
现在,我们又把线上线下业务打通,整个公司就是沃赢科技,包括尚观线下业务,我赢职场线O加盟业务的推出是基于我们之前的积累和双师模式的成熟。在总部找最好的老师统一上课,把VR,JAVA,大数据,LINUX和云计算等主流课程以远程同步的方式实施授课,从而使加盟商只需要负责招生,不用考虑教学实施,教学研发和教学梯队的管理等问题。
通过这种形式,我们把自己的职业教育服务和课程,共享给全国有资源、有能力招生的机构,实现共赢。
目前初见成效,至少拓展速度常快,比如之前开直营中心,一年开7-8家,已经很慢了,但现在半年时间,签约60多家,成功运营50多家。由于很多地区没有VR课程,对新技术需求也比较大,所以很愿意选择VR方向。
除了以上三块业务,我们还有一块是高校事业部,以VR方向为切入口,为高校做整体解决方案。高校现在不管是课程升级,还是技术引进,像前两年的IOS等项目慢慢被淘汰掉,关注最多的变成了,一是VR/AR产业,二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VR是作为其中一个可能会所有行业的领域,不管是在教育还是旅游,跟互联网一样,是一种工具型产业;很多高校觉得它未来增长会很大,有人才输出的需求,所以我们选择VR作为切入口。
做教育围绕的永远是课程,我们先以课程为中心,跟学校做专业共建,课程实施和课程升级,同时把对内的教学平台也给高校,使高校可以实现在PC端和移动端等多端口观看课程。另外,还有做成平台化SaaS模式的APP,高校可以定制单独的私有平台,在平台可以实现学习过程管理、本校课程和我们实训课程的学习、项目考核和测评。
同时,VR学习还会涉及大量硬件体验,所以我们将部分软硬件和平台整合。所以高校事业部是为高校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内容和平台。
从学生角度来说,上课感受差别不会特别大。但从商业角度来说,现在这个时间点去拼直营,周期会非常长;并且,行业中的一些直营机构沉淀的体系还是很厉害的,全面超越也不太现实;另外,启动直营中心,它的管理成本、运营成本带来的公司财务风险非常高。现在很多直营中心不一定真的赚钱,我们启动加盟就不一样了,把好的教学、产品和管理体系输出,加盟商在当地都有一些资源,擅长去做招生,但教学不一定是都玩的了的,所以我们就是各自干各自擅长的事。
我们按学生数收费,一个学生分多少钱,客单价跟行业差不多,最高的有21700元,周期也是4个月全日制。加盟业务去年刚起步,培训了1000-2000人,直营体系培训的有7000-8000人。
线下不会扔掉的,本身我们在行业中做了这么多年,都还不错,有些地区的中心小点,但像的机构教室是不够用的。
竞争确实还是不少。但有的是以内容合作,没有平台和技术更新,这就很难去解决高校的实际问题;也有些平台可能过于去平台化了,不太容易解决个性化问题。硬件大家都比较好解决,更多的是软件和课程内容的沉淀,不同的课程业务是否能做深度整合。专业共建的水还是很深,它看的是实操与就业,所以做认证课程就不太好去结合。另外,不同专业情况也不同,比如会计就比较难,学生没这意识,老师也没这意识,所以培育市场的过程可能会比较久,也比较难,当然市场容量会很大;而计算机学院本身知道,要持续搞专业共建,学生才能就好业,所以这一类容易一些。
其实我们长远的径也是2B再到2C,因为现在社会招生难度越来越高,营销费用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大家开始慢慢的跟校园去做深度的合作,然后学生才有可能通过学校的渠道再转移到我们的教学体系来。现在我们签约了不到300所高校,其中有差不多80%在用我们的产品。
价格会根据学校需要哪些模块,有些模块可能免费,有些是免费不了的。基本平台可以说是不用收费,但平台上的内容,平台的使用服务以及后续更新是要收费的。一套解决方案单价都比较高,可能在百万千万级别。
行业都存在老产品不断被替换,新产品逐渐出现的过程。现在的VR和AR,至少是8年前IOS的状态。苹果设备当时是稀有的,但现在很普及,当行业极度成熟的时候,人才需求量就会到达一个饱和,然后开始走下坡。VR和AR就处于马上要上升的阶段。目前,行业确实都在探索,硬件不成熟,优质内容产量不高,但正是因为这种状态,才催生了大量的市场机遇,之后大家从事这个行业就得需要人才,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在布局。
硬件我们主要是跟第三方合作。内容两种方式都会有,我们自己会生产一部分内容。因为本身做VR教学,我们的学生还会承接外面的项目,相当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挣一部分工资,这是其它机构绝对没有的。再加上研发部有60-70人,也可以产生一部分内容。
还有一些优质内容,我们以的心态去把它们吸引到平台上来。因为有些机构有内容,但是没有渠道,我们这个平台恰恰是又有渠道又有内容,并且对客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通过合作,不管是品牌推广,还是业务增长,对它们都是有帮助的。
去年和前年是最好的,大家对职业教育认可度很高,有大量资本关注,和新的技术的出现,但就是因为行业太好了,进入了大量非专业人员,想挣快钱,把市场搞的比较乱。今年我感觉会有一些做的比较难受,慢慢会清洗掉,然后行业会再往上走一个台阶。
公司到一定规模,都会想去寻求一个新的特别好的增长点,之前的方式主要就是两种,一是拓新的产品线,增加新用户,二是扩中心的覆盖范围和增加教学点,拓展市场覆盖面。如果纯从业务角度探讨的话,公司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的时候,寻求突破就是把业务做大的转型,或者是把现有的资源成立单独的事业部。
但大型公司去做转型永远会存在的问题,就是内部各种利益的平衡。新业务增长风险和传统业务保持到底能达到一个什么平衡点,所以越考虑越难去转型。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