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脉脉举办“818升值节”的核心意义:通过降低门槛、提高激励,让更多职场用户参与到平台的交流和分享中来,进而体会到信息流动与人脉拓展所能带来的益处。
作为目前中国本土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的用户量已接近2000万,基本过了关。CEO林凡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问题,是怎样吸引更多不同行业的用户进来,以及如何设计更有粘性的内容生产机制。”
这或许可以解释,脉脉为何要首开社交的先河,在职场领域造节。刚刚过去的8月18日,脉脉打造了一场声势浩大的“818升值节”,主要面向职场用户,具体的福利包括:收费提问的“业问”板块全天24小时免费;当天用户在脉脉平台上的活跃行为可获得双倍访客影响力;当天在脉脉号并在留言可获得脉脉好书,等等。
对于一个脉脉深度用户来说,他这一天可能会更主动活跃地表达观点,参与话题的讨论,回复朋友的状态,解答匿名提问;如果是还在观望的新人,在18日全天的任意时段都可以免费看“业问”里来自真实职场用户的回答,过去可能要辛苦托朋友打听的事情,在这一天简单就解决了。
互联网造节,并不罕见。从阿里双十一、京东618,到“跳槽节”、“网红节”等名目众多的人工节日,造节已成互联网营销常见手段。但脉脉的“818升值节”的目的与众不同,它既不像电商平台,以让利之名行促销之实,也无法直接带来现金流收入。简单说,电商节日是交易商品,“跳槽节”、“网红节”是交易人才,而脉脉的“升值节”则是交易知识和信息。
知识信息的流动和其它物品不同之处在与,它并非零和博弈,不会此消彼长,准确讲,信息的价值在流通中体现,越多次流转,越多人受益。
这就是脉脉举办“818升值节”的核心意义:通过降低门槛、提高激励,让更多职场用户参与到平台的交流和分享中来,进而体会到信息流动与人脉拓展所能带来的益处。
梳理脉脉的产品架构,主要有两条主干线。一条围绕“人脉”,通过用户上传通讯录、微博息等自动匹配,每个用户都会自动生成一批一度人脉、二度人脉,并尽于此展开社交,包括招聘、求职、投融资、找外包、求咨询等系列服务;另一条围绕“内容”,在运营手段的引导和干预下,用户会在平台上不断生产内容,内容之间交汇和碰撞,又能进一步沉淀,最典型的是“实名动态”与“匿名”,前者以正面的宣传为主,后者则广泛涉及公司、行业的方方面面。
去年是脉脉拓展服务的重要阶段,而今年以来,脉脉则加大了对内容的挖掘。除了将不同的热门话题精准推荐给用户外,还上线了收费问答产品“业问”、直播产品“职播”。原因很简单,工具属性能够吸引用户,但社交属性才能长久留住用户,让他们愿意在平台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很多中国用户对职场社交的理解还停留在“加个微信有事联系”的阶段,但实际上,职场社交不是一次性的交易,除了找人办事的刚需外,还有很多隐性的好处。通过了解同行吃过的亏,你可能可以逃过一次大坑;从内部人士那里得到企业薪资结构、管理层级、文化氛围等核心信息,有助于你在求职时货比三家,做出最优选择;即使只是最基本的热点讨论,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观点也能让你避免内部视角,更客观地思考问题。
在8月18日这天,用户被“引诱”着开始去看、去了解、去提问、去争论,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每一次良好的体验,都可能让用户意识到职场社交正确的打开方式。
“让普遍认知到人脉的价值是需要契机的,就像百度当年让大家直接理解搜索的价值是很难的事情一样。如果遇到好的机会,也许只需要半年时间职场社交和人脉的价值就可以获得普遍认可;而如果没有好的契机,也许还需要。”林凡此前向表示。
脉脉之前,中国职场社交的前行者都已折戟,有些照搬美国模式,有些融入了招聘等功能进行本土改良,但都未见成效。它们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工具本身的用户体验差异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成功建立起如同真实线下职场的社区氛围,用户来来去去,却最终没有留下
脉脉想做成,就要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这个市场培育的过程也许会很漫长,但却是中国职场社交的必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