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是脉脉发展至今,走出的最正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用林凡的话说:起初脉脉鼓励人们公开自己的身份,做的人并不多,但随着有人逐渐从在脉脉上公开身份而获得巨大商务机遇的时候,人数就多了起来。
为了打造职业形象,建立商业形态,脉脉也和很多小伙伴发生了关系:脉脉与京东金融合作,为京东金融用户在App端内提供职业认证入口,也可以在脉脉app内授权绑定京东金融小白信用分,以提升个人信用等级分;脉脉也与百合网合作,将权威的职场社交数据作为职业认证运用到百合网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百合网用户完善脉脉档案也有利于提升个人信用度。
让林凡自豪的是,在2017年以前,脉脉上更多的用户来自互联网行业,而到了2017年之后,林凡发现,脉脉上不仅有着超过10万的BAT员工,还有包括碧桂园、万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传统行业巨头公司的员工。
当成千上万的员工在脉脉上把自己的职业形象公开出来的时候,就能够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人脉网络,一个健康的商业体系就形成了。对此,林凡曾明确地对表示说:我们认为我们做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大家把自己的职业形象、身份建立好。
但在中国,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艾瑞数据显示,在整个社交APP的排名中,领英已经下滑到第33名;领英中国发布本土职场社交APP赤兔表现不温不火,APP Store上的大部分评论来自一年前。
林凡表示,如果外企像90年代发展的如日中天,脉脉就算做的再好,本土企业的员工再喜欢用,最终也会因为外企的人在领英上,而被领英所取代。但如今的情况是,脉脉本土化做的比较好,BAT员工都在脉脉上,领英原来的用户会来注册脉脉,会在脉脉上加BAT的好友。感谢中国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让本土的职场社交产品有机会脱颖而出。林凡这样说道。
但抛开大背景,脉脉又是如何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呢?林凡认为,很多因素是体现在细节上。比如脉脉有匿名功能,而领英则没有匿名,很多人会觉得领英太专了,在脉脉上比较舒服;而且,脉脉强化了认证,脉脉在认证和真实性上,下了很大的功;外国人喜欢单线联系,而中国人喜欢群组社交,所以拉群这件事情,在中国职场社交产品里是一件必有功能,而领英上就是点对点……很多的细节,最终决定了脉脉在产品层面上占据了优势。
在林凡的眼中,匿名的定位特别清晰,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爆料,唯一的出发点就是因为中国职场压力非常大,负面情绪是比较多的,这时候是有很多话,特别是很多真话,是没办法运用实名的身份去表达的,需要有这样一个通道,能够让大家把真实的观点表达出来。
按照脉脉的逻辑,如果出现了一个匿名的吐槽、爆料帖子,希望跟企业进行沟通,企业也上来实名表达。一旦企业有人实名表达以后,这个帖子就变成只能实名讨论。总之,脉脉要营造一个公平的对话,你可以先匿名表达真话,如果你说话有问题,别人可以实名跳出来质疑这个事情,或这个事情,一旦他完了,后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实名的。
此外,脉脉还定下这样一条规矩:爆料如果有微信截图、照片,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则真实性则容易被打折扣,是容易被删的。林凡表示,这些运营的原则和准则会影响匿名这个事情的调性,脉脉也在学习美国glassdoor对于企业负面和外部形象的平衡,并且脉脉也一直在鼓励企业自己做。
所谓广告,脉脉把用户的人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在平台上,脉脉把职场的社交和广告结合起来,为用户、企业提供一种平衡的商业模式;所谓会员,脉脉有C端的会员,可用来找人,还有B端的管理会员,面向企业的招聘。
目前在中国,企业级公司的规模都尚未做大,所以脉脉现在有机会开始做布局,在投资一些公司。林凡认为,中国未来20年的时间里,二、三线城市的崛起是必然的,这些城市崛起以后,商业企业的竞争也是必然的。企业要更有竞争力,其实就是要有效率和创新,而职场社交能够解决人才的问题,企业级服务能够解决效率的问题。这些东西做完了以后,脉脉是有机会引领整个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的,那时候搞不好就可以做成一个千亿美元的公司。返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