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段丹洁)2月22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国学网联合主办的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建设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回顾了首都师范大学二十年来在古籍数字化领域的探索和。从2003年全国高校系统第一个专业研究机构电子文献研究所的设立,到2008年市重点交叉学科数字文献学的获批,再到2014年全国首个数字文献实验室的建成,《国学宝典》在整个学科发展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未来首师大将在古籍数字化领域继续加大投入,期望建成一座真正集科研实验、数据加工、资源挖掘、古籍收藏、实物展览、虚拟体验、教学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文献实验平台,并力争建成国家级数字文献实验室。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这是习总的殷切嘱托,建设《国学宝典》数据库正是其中的生动实践。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向云驹认为,《国学宝典》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是一项基础性、示范性、表率性的工作,只有借助数字化,才能彻底实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底弄清,一网打尽。”
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在线参会,他谈到人文学科的研究,离不开材料和工具,只有掌握便捷的工具,才能积累充足的材料。而《国学宝典》正是这样一种工具,是他自己最早使用的数据库,现在也仍在使用,可以说是其个人的数据库启蒙,多年来受益极大。
《国学宝典》创始人、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尹小林介绍了《国学宝典》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他谈到,《国学宝典》是一套经过全面标点整理和专家审定,适用于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超大规模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国学宝典》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两千多年间的文献1万种,总字数达22亿字,超22万卷。其分类体系兼顾传统四库和现代学科,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书五个大类,下属五十多个子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较上一个版本有了根本性的提升。他提出了两大愿景,一是在首都师范大学成立数字产业学院,二是将《国学宝典》完全公益化,推出公益版。
对于尹小林提出的两大愿景,在座专家无不为之动容,皆予首肯支持,认为产业化和公益化实质是古籍数字化的一体两面,互为依托,正所谓行稳方能致远。
日报原副总编李春林称扬《国学宝典》公益化无异于种大福田,施大功德,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新闻出版行业和中小学校园,并期待《国学宝典》未来能有更多技术突破,实现个性化阅读模式。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认为,数字产业学院的提议极具战略眼光,而以目前首师大数字文献学的建设基础,是完全可行并切实落地的。至于《国学宝典》公益化,考虑到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或许可以徐徐图之,先常用文献,再一部分一部分逐级。这项事业不仅需要高校系统的强力支撑,更需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才能真正做下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邱运华亦表示,作为曾经的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几乎了数字文献学和《国学宝典》的每一次成长,二十年如一日的,其中艰辛,感同。他特别提到了国学网一直在筹备的中国家谱数字化工程,呼吁各方力量能襄助尽快推动。
金字旁的女孩名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部委员刘跃进认为,随着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诸如辑佚学等一些传统学术,很可能被逐渐替代而消失,而《国学宝典》便是这个替代者,其公益化必将社会,但亟需由国家出手,整合学术界、出版界等各方力量,统筹规划,全面施行。
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赞同由国家统筹规划古籍数据库的公益化,并着重强调在启动公益化之前,一定要打好地基,选好底本,并按照不同的学科和课题进行分工,由各领域的权威专家来负责把关。大学中文系教授傅刚谈到,中国的人文学科所用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国外的SSCI,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库,建立自己的国家评价标准,不要再盲目跟随的评价体系,《国学宝典》的优势在于本身就属高校学科建设的一部分,与学术界联系至为紧密,最了解研究者们的需要,在制定古籍数字化标准方面大有可为。
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涛回顾了与国学网合作共同编纂整理《中华易学全书》的经历,前后近十年,切切实实参与了《国学宝典》的建设。《国学宝典》目前所收以中国古籍为主,期待将来加大域外汉籍的整理,开拓新的领域。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名春感慨《国学宝典》实乃以一己之力而为国家之事,能成长到如今的规模,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所带来的便利也是不言而喻。
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呼吁学术界和出版界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古籍数据库的公益化,切实反映学者和读者的需要,尤其是以来的史料文献和研究论著也应被纳入收录范围,目前《国学宝典》的文献还略显不足,有待继续扩编。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曹立波多年来致力于《红楼梦》研究,写作《红楼梦评传》时所用便是《国学宝典》,并期待《国学宝典》能收入《红楼梦》的更多版本,同时也可以引入当今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手段以助益教学。
著名藏书家韦力从版本学的角度谈到对原始版本的关注,《国学宝典》除了收录通行汇校本之外,还应兼收并蓄更多古本,尤其是珍本、善本,尽量存其原貌,方便进行版本差异比较。中国历史研究院吴笑天认为,古籍是文史哲研究的基础,数字化发挥了古籍的潜能,愿与《国学宝典》一道共同推动古籍数字化的产业化和公益化。
古籍是我们宝贵的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祖先的智慧。我们不但有责任好古籍,更有责任利用好古籍。尹小林表示,数字化在整理和古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不同形态的古籍,借助信息技术,得以突破时空的局限,瞬息之间直抵每一个读者的内心,无远弗届,无坚不入,无微不至。而随着5G的加速建设,数字化技术必将又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大爆发,《国学宝典》任重而道远。
来自各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等近3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中华古籍与传承,古籍数字化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研讨会后《国学宝典》2.0版()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