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26日讯(记者 刘佩佩)昨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省林业厅召开的“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上了解到,四川将开展大熊猫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的个体化精细管理,建立基于DNA信息的大熊猫个体识别系统和数据库。
这种精细化管理如何达到?通俗地说,就是从大熊猫的粪便里提取DNA样本,从而为每只熊猫制一张它所独有的DNA身份证,从而精确地得知他的性别、遗传、分布等信息。
粪便里竹茎长度区分个体 但不能确定熊猫来自哪里
今年3月5日,汶川县映秀镇“爱立方”景区保安在回放当日凌晨的景区图像时发现一只大熊猫。专家通过这只大熊猫的粪便能够推测这只熊猫的年龄段,但这只熊猫具体从哪里来却不能从粪便来推测。专家只能通过大熊猫的区域分布图来找距发现地最近的分布区来做粗略推测。
那么,通过大熊猫的粪便怎么来区分熊猫个体呢?据四川省林业厅野保站副古晓东介绍,大熊猫在吃竹子时将竹茎咬断后吞下,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后仍然能保持竹茎原来的长度和形状,粪便中的这些竹茎被称为“咬节”。“不同年龄的大熊猫由于下颌骨发育不同,因此咬出来的竹茎长度也不同,通过批量测量咬节的长度,可以区分大熊猫个体。”
据了解,大熊猫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吃下几十公斤的竹子,产生大量粪便。熊猫粪形状与红薯大小相似,因为熊猫肠道很短,粪便不仅没有想象中的臭味,新鲜的粪便还会保留竹子的气息,也保留了完整的竹茎咬节。
粪便残留组织细胞提取DNA 能精确确定熊猫所属山系
据古晓东介绍,前几次大熊猫调查都采用的是“咬节法”,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以“咬节法”为基础,引入了DNA识别,由于每只大熊猫DNA数据是唯一的,也是终生不变的,能更精确的了解这只熊猫的性别、遗传多样性、山系属地等,从而更为精细地监测和管理大熊猫。
“DNA样本需要从新鲜的粪便中提取,一般7天以内可以提取,3天内粪便效果更好。”古晓东说,在野外发现新鲜粪便后,工作人员会把它装进瓶子,用无水乙醇浸泡,粪便外层黏膜里的熊猫肠道细胞就会被分解出来,以便提取DNA。这样的瓶子会被冷藏,然后运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进行提取、研究。
古晓东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我们在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得出数据,四川省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总共有1387只。其中,有近300只熊猫提取了DNA样本。DNA识别对熊猫粪便的要求非常高,只有新鲜的粪团外才会有一层黏膜,因此收集粪便难度大,调查所需时间长,目前,剩余大熊猫的DNA样本收集工作正在继续进行中。随着DNA数据的积累,未来,四川将建立基于DNA信息的大熊猫个体识别系统和数据库,对大熊猫进行精细化管理。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