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会跟他们做游戏,和他们一起打篮球,还会为他们送饮料;为了与学生打成一片,他花心思研究学生,为每个人建立一个特征数据库,看似不经意的关爱总能对准学生的心思。执著追求和甘于奉献的他叫黄沿海,是南安一中学的特级教师。
说为师 建立数据库因材施教
“教师的红笔不亚于判官的红笔。”带着大学导师毕业前的赠言,1990年黄沿海来到南安一中,开始他的教育事业。同事们发现,这个瘦黑小伙很快以一头牛的姿态投入工作。
学生们也很快发现,这个老师不一般。普普通通的一堂化学课,他会上成一堂融、历史、生活、化学于一体的课,什么“石墨、木炭、金刚石都是一样的成分,但你只要善于打磨排列构造,黑心的也会变成晶莹剔透的”,什么“由于镁与二氧化碳因燃烧反应,是因为镁具有强还原性,镁的强还原性对二氧化碳来说真可谓挡不住的。”学生们从好奇变喜欢,从喜欢变。
学生们不知道,班主任黄沿海已在暗中“调查”他们了。他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了一个档案“数据库”,性格、情感、知识结构、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均被纳入“调查范围”,越是“坏学生”,“数据库”里的优点就越多。对于学生的缺点,他会像闲聊一样,像赞美一样让人享受。
他说,当老师,就要研究学生的情况、贴近学生的实际。有了这个想法,自然就容易借鉴、琢磨出各种办法来了,“教学相长,教育和教学都要研究,育好了才会学好。”
谈外号 打成一片才能教好学生
黄沿海令人熟知的另一特点是外号多,又叫得响,连街上的摩的司机见了他都“海哥”“海哥”地叫。
他的第一个外号是工作5年后叫开的。当时因为跟学生走得近,嘻嘻哈哈中有学生就叫他“海哥”,后来还有学生以“严师慈父益友”为题写了篇有关“海哥”的作文,发表到CN刊物里,从此“海哥”的名号便流传开来。
“每个外号都藏着老师与学生的频繁互动。”黄沿海说,老师要跟学生拉近距离,才能与学生无话不谈,准确地把脉学生。学生喜欢老师,会更容易喜欢学科,最终喜欢学习。
“做好一件事,需要寻找自己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才可持续。”在黄沿海看来,当老师的最大动力源就是教师对学生施予爱和奉献,这样终会得到社会认可。
本报记者黄耿煌 通讯员侯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