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23日从深圳证监局官网获悉,其发布的2016年监管报告披露了过去一年深圳辖区上市公司、证券、期货、基金等资本市场主体发展态势,并重点阐述了正在转型的监管思维和做法。
业内人士认为,深圳证监局转变思维,凭借信息化、大数据技术,以问题、风险导向,变事后合规执法为事中监测,打造资本市场安全网,已初步建立证券公司、资管、私募三大网络系统,成为地方监管的一个样本。
作为国内三大金融中心城市,报告显示,深圳上市公司在2016年新增31家达到233家,约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7.6%,居全国各省市第六位。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35万亿,资本市场融资1238.02亿元,资产总额18.75万亿元、净资产2.22万亿元、营业收入26796.4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71.61亿元。
证券经营机构方面,深圳证券公司20家,仅次于上海,资本实力继续增长,经营业绩良好。2016年,深圳20家证券公司均实现盈利,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25.84亿元、净利润271.44亿元,受市场影响分别同比下降44.6%和51.0%。深圳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其他各项主要指标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
与此同时,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深圳资产管理行业(含券商资产管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基金公司子公司业务、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及备案的私募基金)的资产总规模超过1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4,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
数据显示,深圳基金行业发展迅速。到2016年底,深圳基金管理公司达26家,管理公募基金1241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以2.51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二。分析发现,深圳这2.51亿元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同比2015年增加27.8%。
截至2016年底,深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4.27万亿元(含社保、年金、专户),累计实现净利润48.87亿元,较2015年下降11.5%。
报告还透露,截至2016年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3544家,备案的私募基金8300只,实缴规模1.18万亿元,排名全国各省市第三位。顾顺章灭门案比较2015年监管报告可见,2016年私募管理人虽然减少,管理基金数量和资产管理规模却同比翻番。
深圳资本市场体量显得庞大,而作为这些市场主体的一线监管机构,深圳证监会才内设13个处室117人。小马如何拉大车?
报告介绍,近年来,深圳证监局利用现代信息与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目前,已初步建设了证券公司事中监管风险监测体系、资管业务报送与分析系统和私募基金风险监管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辖区资本市场安全网建设水平和能力。
深圳证监局由“人工判断型”监管向“技术导向型”监管转变,探索建立并持续优化持牌机构资管业务报送与分析系统。目前,系统一期开发建设已完成,全面实现系统的报送功能。系统的二期开发正在推进,探索实现系统的分析功能。按计划,系统拟建立包括9大项近60子项的数据分析体系,探索搭建月度风险监测体系。
作为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深圳地区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近几年快速增长,前海更是凭借其政策优势,吸引大量私募机构聚集。深圳证监局与前海管理局建立私募监管协作机制,联合开发深圳地区私募基金风险监管信息平台。
该平台致力于收集、整合来自监管、、私募机构报送及互联网舆情等信息,形成完整统一的私募基金信息数据库,涵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基础信息、产品、运营、财务、关系网络、互联网舆情及诉讼违约等全面指标,并通过机器学习不断加管经验,逐步优化分类分级监管机制及违规分级预警规则。
到2016年底,私募基金风险监管信息平台数据库已初步建立,通过数据交叉对比进行验证分析,结合互联网舆情信息进行预研预判,为摸排私募机构的异常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和风险隐患提供有效的风险线索。根据系统排查线索,深圳证监局已对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数家私募机构开展了现场核查。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