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有一张您的传票,请将存款汇入安全账户进行验资”,“您所乘坐的航班因故取消,请按客服操作改签机票”。生活中,类似的电话或短信常常莫名其妙袭来,一不小心,大半辈子的积蓄可能一下子就被骗子伸来的掏空。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守牢我们的“钱袋子”?6月6日,沈阳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查控中心主任荆维强做客“微”,全面揭露电信诈骗作案手法和犯罪,介绍防范知识。
几天前,市民田先生收到了一个快递,标注了“重要文件”四个字,他以为是公司“货到付款”的快递,没多想就签收了,并支付了40元的快递费。拆开快递后,田先生傻眼了,包裹里都是废纸,而当他想要拨打快递单上的联系人时,却发现电话根本打不通,寄件地址也并不存在。
市民张女士在商场外的一家自动售货机处想要购买饮料,看到售货机身的显眼贴了一个二维码,于是通过手机扫码进行了支付。令张女士没想到的是,扫码后她等了半天,想买的饮料却并没有从售货机中出货,相反,自己的手机却接到了消费短信。原来,张女士扫的二维码并非正常的支付二维码,而是贴的,扫描二维码后,手机便中了病毒,骗子即可通过远程操控,将消费者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的钱骗走。
目前,确定的常见电信诈骗手段共48大类,沈阳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伪基站诈骗短信、冒充人员、冒充熟人或领导、机票改签、利用高薪招聘引诱大学生、刷单等电信诈骗形式较为常见。
以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公司财务人员、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校大学生等都是电信诈骗嫌犯实施诈骗的重点对象。近年来,诈骗对象已由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人群扩散至所有人群,无论学历高低、从事工作等,骗子都有针对该人群的手段。
此外,现在的骗子已由原来的“广泛撒网”变成现在的“精准锁定”。不得不说,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加上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防骗教育缺失,大学生群体成了电信诈骗的“重灾区”。针对大学生的诈骗类型主要有刷单兼职、网络购物、校园贷款等。
以冒充诈骗为例,犯罪冒充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被害人,要求被害人用电脑登录犯罪提供的虚假网站,在犯罪的指挥下,被害人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所谓的“安全软件”,实为木马病毒。
随后,按照骗子一步步的要求,被害人就会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网银密码等个人信息,犯罪可以通过这个木马病毒,远程获取上述信息,再使用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将被害人账户内的所有资金转走。在手机上植入木马病毒的诈骗手段、转款方式与上述情况类似。
目前,各大银行都有消费短信提醒的服务,在使用手机进行取款或刷卡消费时,都会收到验证短信。如果在本人没有任何消费的情况下收到了验证短信,就可以证明手机已经中了木马病毒,犯罪正在消费绑定银行卡中的钱。
如果确认手机中了木马病毒,必须立刻将银行卡挂失,并解除银行卡与手机的绑定关系。同时,告知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的所有亲朋好友,接到“借钱”的信息,一定不要理会。更为重要的是,报警后,一定要在警方收集完固定电子后,再将手机恢复至出厂设置。
如果电信诈骗,市民应第一时间报警,并提供与犯罪的对话网络截图、通话记录情况及交易详情。如果自己的账户内还有资金,要立即将银行卡挂失,并将第三方支付平台解除绑定。
市民可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将犯罪嫌疑人正在套现的银行卡重复输错5次密码,对这一账号进行紧急冻结24小时,既能犯罪嫌疑人将卡内资金转移,又能为公安机关全面冻结赃款争取时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