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设计中空间界面设计 教案 1 教案 授课班级: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 学生人数: 38 人 教学内容:1. 室内空间的概念 2.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点 3.室内空间的形态心理 4.室内空间组织设计 5.能正确检查和评价空间界面形态 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 授课学时:4 小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室内空间的概念、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点; 2. 掌握空间构图的形式美,重点掌握空间分隔和空间序列设计的 方法; 3.能够完成一般建筑室内空间组织设计。 技能目标:1.设计不同界面使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2.划分空间界面的类型 职业素养目标: 1. 职业基本能力方面: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达沟通、应变能力等 2. 职业:诚实守信、守法务实 3. 职业意识方面: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 教学重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序列设计 教学难点: 掌握空间界面设计的类型并运用于室内空间中。 2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案例教,多教,问题引导法、小组讨 论法 教学:理实一体实训室 多投影、黑板、实训设备 教学设计思: 建筑装饰设计室内空间界面设计,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网络学习平台,整 合教学资源,管理学习信息、创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任 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内课外、资源丰富、以学为主、自学探究、 协作的信息化教学。本小节学习的导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在课 程中进行理论性的指导。学习中,利用丰富的视频图片、计算机网络、 QQ、微信 等多种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完成做中教,做中学,小节追踪学习轨迹, 实现多元立体化的成长评价,课外,学生可随时登录微信学习平台,图片欣赏, 进行交流学习教师推荐的资料。 学情分析 教学 教学资源整合: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课前自学、课堂理解分析学做、课后提升。 教学内容: 一、 任务导入与解析 授课前 36 小时,通过飞信的方式向每位学生发送“学习进度提示” ,提醒学 生复习第一章建筑装饰设计概述和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优秀的设计师设计的界面设 计作品,并且每位学生把收集的资料把在 qq 共享中,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教师活动:教师创设情景、整合资源、发布任务、任务完成。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准备任务完成。 二、 课堂学做 (教师(70 分钟)+欣赏学生收集的优秀资料并分析(20 分钟)+教师(45 分钟)+学生作业考核评价(45 分钟)) 教师导入:提问,一个封闭的空间中有哪几个界面,并通过欣赏建筑装饰 图片导出界面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地位。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自学的情 况。 (注:学生在以前课程的基础上,给出的答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 ) 室内空间的概念 4 建筑以空间为主要物质形式。建筑空间可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典型的 室内空间是由顶盖、墙体、地面(楼面)等界面围合而成的。但在特定条件下, 室内、 外空间的界限似乎又不那样泾渭分明,一般将有无顶盖作为区别室内外空 间的主要标志。 室内空间的类型与空间形态心理 2.2.1 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点 1、 固定空间——功能明确、空间界面固定的空间。形状、尺度、等往 往不能改变。 可变空间——灵活可变的空间。可以根据不同使用功能要求,改变自身 空间形式。 2、 开敞空间——强调与周围空间交流、渗透的外向型空间。空间界面 围合程度低。 封闭空间——用限定性较高的界面围合起来的性较强的空间。 在视 觉、 听觉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隔离性, 有利于排除干扰。 3、 动态空间——空间内包含各种动态设计要素或由建筑空间序列引导人在 空间内流动以及空间形象的变化引起理感受的变动, 如流动空间、共享空间等。 4、静态空间——空间构成比较单一,空间关系较为清晰,视觉转移相对平 和,视觉效果和谐,给人安宁、稳定感。 流动空间是由若干个空间相互连贯,引导视觉移动,使人们从“动”的角度 观察周围事物,将人们带到一个 “四度空间”。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连续性, 空间相互渗透,层次丰富,导向性强,空间构成形式富于变化。 共享空间是为了适应各种性社交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的。共享空间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融合多种空间形态,加上富有动感的自动 扶梯、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等,使空间极富生命活力和人文气息。 动态空间的特点 静态空间的特点 5 ⑴ 利用机械化、自动化的设施和人的活动等形成丰 ⑴ 空间趋于封闭、私密性较强。 富的动势。 ⑵ 多采用对称的空间布局,达到静态的平 ⑵ 利用空间序列设计,组织灵活多变的空间,引导 衡。 人流在空间内流动。 ⑶ 利用声、光的变幻给人以动感。 ⑷ 引入鲜活生动的自然景物。 ⑸ 通过界面、家具、陈设及其布置形式产生动势。 4、凹入空间——在室内局部退进的空间形式。常只有一面或两面开敞,私 密性和领域感较强。 外凸空间——凸出在外的空间形式。一般两面或三面是开敞的或大面积 开窗,使室内外空间融合渗透。 5、地台空间——将室内地面局部抬高划分出的边界明确的空间。表现为外 向性和展示性,常用于商品的展示、陈列。 下沉空间——将室内地面局部降低而产生的一个界限明确、相对的 空间。具有一种隐蔽感、感和感。 6、虚拟空间 在大空间内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出的空间。占据一定的范围,但 没有确切的界面,限定度较弱,主要依靠视觉和联想来划分空间,也称“心 理空间”。可以利用界面的局部变化构成或结构构件、隔断、家具、陈设、绿化 等限定,或借助于界面材质、色彩的变化形成。 7、迷幻空间 迷幻空间追求神秘、新奇、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超现实的空间效果。常利 用不同角度镜面玻璃的折射, 使空间变幻莫测。 在造型上追求动感, 常利用扭曲、 错位、倒置、断裂等造型手法,并配置奇形怪状的家具与陈设,运用五光十色、 跳跃变幻的光影效果和浓艳娇媚的色彩,获得光怪陆离的空间效果。 8、模糊空间 模糊空间又称为灰空间,它的界面模棱两可,具有多种功能的含义,空间充 满复杂性和矛盾性。 灰空间常介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之间,由于灰空间的不确 ⑶ 空间与家具、 陈设等比例协调、 构图均衡。 ⑷ 光线柔和,色彩淡雅,和谐统一。 6 定性、 模糊性、 灰色性, 从而延伸出含蓄和耐人寻味的意境, 多用于空间的过渡、 延伸等。 (教师活动:讲授知识点及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活动:欣赏多展示的 图片分析界定空间。) 2.2.2 室内空间形态心理 1、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矩形空间 圆拱形 球形空间 空间形状 锥形空间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给人稳定、安静、平稳感受 有稳定地向,给人内聚、、集中的感觉 在平面上具有向外扩张之势,立面具有向上的方向 性,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感受; 复杂多变,表情丰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艺术感 染力,但结构复杂。 广延、、压抑、沉闷 向上的感觉 向前的导向性、深远感、期待感 形空间 阔而低的空间 空间比例 小而高的空间 窄而长的空间 (多展示相关的图片,学生分析对比) 2、空间的体量 空间的体量是根据房间的功能和人体尺度确定的, 但一些对功能要求高 的建筑,如纪念堂、等,体量往往要大得多。 大空间——宏伟、开阔、宽敞; 过大的空间——空旷、不安定; 小空间——亲切、、安稳; 过小的空间——局促、压抑; (多图片分析,学生感受) 3、空间的开合 空间的开合取决于空间侧界面的围透。 7 完全通透的界面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空间界限模糊,给人以、活跃 之感,但也会使人感到不安定。 部分通透的界面使空间处于半开敞半封闭之间, 室内外空间保持一定程度的 联系,给人以突破、期待之感。 完全围隔的界面使空间封闭,给人以、安定之感。 室内空间组织设计 2.3.1 室内空间的分隔和联系 空间的分隔与联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空间分隔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绝对分隔 绝对分隔是利用承重墙或直到顶棚的轻质隔墙等分隔空间, 相邻空间之间互 不干扰,具有较好的私密性,但与周围的流动性较差。 2、局部分隔 局部分隔即利用具有一定高度的隔断、 屏风、 家俱等在局部范围内分隔空间。 局部分隔的形式有四种,即一字形垂分隔、 L 形、垂分隔、U 形垂 分隔、平行垂分隔等。 3、象征性分隔 即利用低矮的界面、通透的隔断、界面高差变化等分隔空间。象征性分隔的 限定度很低,主要依靠部分形体的变化来给人以、联想划定空间。 4、弹性分隔 即利用折叠式、升降式、拼装式活动隔断或帷幕等分隔空间,可根据使用要 求、闭合,空间也随之分分合合。 空间分隔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 1、利用建筑结构分隔空间。如利用楼梯、列柱等分隔。 2、利用各种轻质隔墙、隔断分隔空间。 3、利用水平面的高差变化分隔空间。 4、利用家具的布置分隔空间。 5、利用界面色彩或材质的变化分隔空间。 6、利用各种装饰构件分隔空间。 8 7、用照明分隔空间 8、用陈设分隔空间 9、用综合手法分隔空间。 (教师活动:知识的讲授;学生活动:理解知识点,分析多提供的图片 进行分析总结) 课后小结 主要知识点 相关内容 类型:固定空间和可变空间、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动态空 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点 间与静态空间、凹入与外凸空间、地台与下沉空间、虚拟空 间、迷幻空间、模糊空间等 室内空间的形态心理 空间构图的形式美 空间的形状与比例、空间的体量、空间的开合对理的影 响 均衡、比例、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分隔方式:绝对分隔、局部分隔、象征性分隔、弹性分隔 室内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空间分隔方法:利用结构构件、隔墙隔断、家具、陈设、装 饰构件、水平界面高差、界面色彩或材质变化等分隔 作业考核评价:提供平面布置图,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平面空 间的划分, 和选择 2 个功能空间画出空间界面设计的效果图。教师选出一部分作 品进行分析评价。 课后拓展:教师和学生提供优秀资源在 qq、微信、网络共享平台,实现重点难 点的重现,学生自选课后拓展项目,进一步自学探究,通过教师提供的网址,学 习更多相关的知识,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 进一步制作丰富的多资源,满足学生课堂、课后多方位的需求; 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资源共享学习平台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 加强学生课后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 9 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0大千世界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