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作为国民级APP在功能上可谓应有尽有。比如聊天、转账、点外卖,还有点开查查吧号,了解深圳最新资讯
大学生小芳爱看购物直播,最近,小芳看中了某位主播推荐的一款特价商品,但该商品在各大购物平台上均已售罄。于是,小芳加入了该主播的粉丝群内,想询问是否还有存货。
入群后,群组内的“管理员”主动与小芳取得联系,表示他们手头就有“现货”,并且可以“粉丝特惠价”出售给小芳。
小芳心想,如此一来,不仅价格比“直播价”更低廉划算,而且还能尽早拿到心仪商品,简直捞着个大便宜,她赶忙给对方转去了货款。
没想到,数周后,满心期待的小芳没能盼到货品的到来,却只得到了代表着被对方拉黑时的红色感叹号。
这时的小芳才明白,所谓的“低价折扣”、“现货秒发”,不过都是骗子忽悠自己掏钱的诱饵,很显然,自己遇到“收款不发货”的骗子了!
为了有效诈骗行为,微信支付有一套安全风控机制,能有效识别恶意账号和交易,如果你用微信转账时出现这个界面
注意!这意味着,微信系统识别出收款方账号,涉嫌欺诈违规、恶意程度较大,微信根据风险的程度,弹出“风险提醒”界面,对付款用户进行拦截,并对付款用户进行15分钟的机制
在这15分钟“转账冷静期”大家务必尽量核实收款人身份,仔细考虑是否存在风险等“转账冷静期”解除后,再选择支付与否
江苏南京市民杨女士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房屋出租信息,几天后张某主动联系她,称自己刚调来南京工作,打算将这套房子租下来,并当即通过微信“亲属卡”转了3000元作为押金(亲属卡限额3000元)。
然而,没过多久张某就“”了,以亲属卡不好用为由,让杨女士退还押金。杨女士随即按张某所说的步骤进行操作,向其赠予了一张额度为3000元的“亲属卡”。
令杨女士没想到的是,“亲属卡”刚赠完,手机上就陆续出现了多条消费提醒,再联系张某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随即报警。
杨女士张某的一面之词,以为自己收到的是3000元押金,实际上只是一张额度为3000元的“亲属卡”。但在她的理解里,自己已经收到了款项。
杨女士领取“亲属卡”后,为了减少风险,会立即进行解绑,此时杨女士就算消费,张某也不需要对其进行“代付”。
随后会以各种理由提出退款,并要求钱款“原返回”,于是杨女士在张某的下,也为对方开通了“亲属卡”。
不同的是,之前杨女士接受“亲属卡”后并无消费,所以对于来说钱款分文未少,更不存在支出了3000元的说法。但是当杨女士成了代付方后,张某立即利用“亲属卡”功能多次消费,刷爆额度,使得杨女士损失了2980元。
所以大家用微信,出现钱财交易问题时,务必小心谨慎!核查好对方身份、不熟悉的功能不要用,别让自己的钱财遭殃